由于中國醫療體系特殊的以藥養醫環境,歷次醫改很大程度上是藥改,由于醫療服務價格長期被壓低,醫療機構的收入主要來自藥品,這也在根本上扭曲了醫療服務體系,導致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,出現小病大治,醫療資源被嚴重浪費。在這樣的前提下,雖然根本性的改革是梳理醫療服務價格,改變扭曲的醫療服務價格,但這無法一蹴而就,需要較長時間的調整,要在短期內見效快,對藥品流通和銷售的改革仍就是重中之重。
首先,從下游終端來看,以醫療行為監管為主線。大醫院的醫療行為監管日益強烈,原先的灰色利益鏈條正受到越來越嚴格的管制。在取消了藥品加成和強制實施醫院藥占比收入下降到30%以下的政策后,藥品至少在表面上不再是公立醫院的利潤中心。雖然,公立醫院為了維持自身的收入還在通過各種手段來規避政策,比如發展供應鏈業務、藥房托管和自己開設零售藥店。但長期的趨勢已經確立,目前的趨勢只能說是維持原先的增長。但要再現原先的高增長態勢已經毫無可能。而且,隨著類似三明模式的超級監管機構的落地,醫院和醫生的醫療行為監管將具體細化,這將在部分擴大試點的區域進一步沖擊藥企的傳統銷售模式。
其次,在藥品流通領域進行大規模的改革,主要以兩票制為主線。兩票制主要目標是壓縮流通領域的企業,減少中間環節,從而降低流通費用,在總體上降低藥價。兩票制對藥企的主要影響是原先的底價銷售模式改為高價銷售模式,將銷售費用和可能的灰色利益輸送全部要算在出廠價上,藥企的合規和稅務上的壓力劇增。由于藥企在原先底價銷售模式下,一切都是甩代理商去運營,無論是法律合規的風險還是稅務上的規避都非常容易,但隨著兩票制的推出,高開模式導致藥企需要繳納高額的稅收,如何將銷售費用沖抵也面臨挑戰。因此,藥企正在尋求第三方銷售外包的模式來規避政策的沖擊。但隨著監管的趨嚴,第三方銷售外包的模式也將在未來受到合規的沖擊。
最后,在藥品生產領域,以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為主線。要實現有效的控費,藥效的有效評估是必不可少的,只有這樣才能讓有效的仿制藥替代原研藥,以達到控費并有效治療的目標。因此,隨著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推出,原先質量差但價格低的很多不合格的藥品和藥企都將被淘汰,這一方面是提高國內藥企多小散亂的集中度,更關鍵的是有助于控費工具篩選有效的藥品。
在一個變革的市場,戰略的制定首先要穩住自己的基本盤,而不是亂了陣腳。因此藥企明確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是根本,從劣勢或無優勢的項目退出,穩固優勢項目,再尋求并抓住市場快速發展的趨勢去開拓新業務,帶領公司有效的面對挑戰。
對藥企來說,各自的優劣勢是不同的,但以外資和內資可以做一區分。外資的優勢在與其海外的強大研發能力,優質的藥品帶來高利潤并維持其高昂的成本,也使得其主要的渠道集中在大醫院,在嚴控大醫院和分流的政策導向下,外資的渠道受到較為嚴重的打壓。而內資企業由于研發能力總體較弱,以仿制藥為主導致利潤不高,因此整體成本控制較好,同時,在大醫院以外的基層和零售渠道相對較強,醫改分流后使內資將在其優勢渠道獲得增量。但面對持續的強監管,所有藥企都面臨未來增長放緩的挑戰,降價是主基調,未來同時要進行持續的成本控制以保證企業的生存空間。
從上述的分析來看,藥企對自身的瘦身將是主要的基調,但具體來看,在低利潤業務方面,外資藥企的退與內資的進是相伴隨的。過去的3年,外資藥企正大量從低利潤的項目退出,轉而甩給內資藥企或銷售外包團隊。對于外企來說,由于自身成本高昂,如果繼續維持低利潤項目顯然不利于自身轉型。所以,無論是OTC還是處方藥,外資都正在逐步的撤離。另外,自從GSK事件之后,傳統灰色利益輸送難以合規,很多藥品銷售正遇到很大的挑戰,加上醫保權力正日益增大,未來對高價藥的打擊會越來越強,如果在某些藥品上不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并能從中獲得高利潤,外資藥企不得不從中抽身。抽身的方法主要分為向內資出售銷售權和組件合資公司,這都不是過去兩年才出現的新事物,但在2016年變得日益密集,在未來的兩年將更為集中。
伴隨著外資藥企的抽身,內資藥企在這些項目上是進的,這與內資藥企自身成本相對較低,在基層有著更為廣闊的渠道相關。隨著分級診療的推動,特別是在基藥制度瓦解之后,藥品市場下沉將是長期的趨勢,這也是內資藥企承接外資低利潤業務的背后邏輯所在。而內資藥企的退則主要集中在市場的整合上。醫改深入后,大量原先實力較弱的企業都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情況,產品或渠道具有優勢的企業會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得到加強,從而對這個市場展開整合,未來的并購將會大大增加,最終提高行業集中度并推動行業轉型。
另一方面,外資藥企并不是只有退,而是在延續其優勢的高端產品上繼續來進。昂貴藥雖然毛利比較高,但由于價格過于高昂,很難得到最大的支付方醫保的賠付,這較大的制約了其銷量的擴張。由于醫改的另一方面是提高保障的范圍,昂貴藥迎來了變革的機遇,即通過降價納入醫保。2016年的國家藥品談判可作為這一趨勢的發端,隨著青島、深圳等城市推出全民補充醫保,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高端藥品被納入醫保覆蓋。而隨著稅優健康險的發展,商保對藥品的覆蓋面也越來越廣,這些都給愿意以量換價的藥企帶來了一些機遇。
隨著醫改的進一步推動,雖然面臨巨大的挑戰,但順應政策和市場的趨勢并結合自身的定位,藥企還是能找到新的市場機會,但藥企做好開源節流仍是必須的,過往比較野蠻的發展時代已經結束。
鹽酸頭孢卡品酯顆粒產品咨詢:關經理 13146434382
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2號南銀大廈2812/2815/2816/2817
電話:010-61006202 傳真:010-61006309
郵編:100027
郵箱:hw@moh-hw.com 網址:www.theangelonline.com
華衛健康管理集團 版權所有(C)2021 網絡支持 中國醫藥網 生意寶 網盛建站 著作權聲明 京ICP備2022013538號-1